新聞

2021年4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 - 2021年4月
全校打造英語氛圍 Practice makes perfect
於1984年在大圍創校的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十分重視學生的兩文三語發展。黃慧文校長秉持Practice makes perfect的信念,與專業的英文科教學團隊齊齊設計適合學生的校本課程。配合真實語境和教材及電子學習,並以跨學科課程教授英語,加上全校師生齊齊參與英語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從而提升他們的英語能力。
增聘全職外籍老師 加強學習動機
一般中學只有1位全職外籍老師,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為了讓不同英文程度的學生均能與英語老師產生互動,設有2位全職外籍老師及13位英文科老師。學校每級設有4班,並按學生的英語程度分5-6組,因材施教,令學生獲得更多機會運用英語。於初中着重打好學生的英語基礎,外籍老師特別設計有趣互動的課程,讓學生練習英文會話,並擔任初中兩班的班主任,與本地英文科老師一起實行雙班主任制,使學生不再懼怕與外籍人士交流,有更多時間接觸英語。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興趣,在午膳時間及放學後,外籍老師策劃了多元英語活動,例如:英語戲劇、球類運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習慣使用英語,並會帶領學生外出,例如:乘搭港鐵、到食店、去超市等,從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每逢暑假,學校更會安排外籍大學生擔任兼職導師,設計互動活動,例如讓學生擔任導遊,帶外籍兼職導師外出認識香港,讓他們在暑假輕鬆學習英語。
配合學生需要 設計校本課程
該校英文科科主任歐陽丹鳳副校長表示,學校英文科課程最大特色是按學生差異,配合他們的需要,設計適合他們的校本課程,提高學習成效。學校在新生開學前的暑假會提供銜接課程,讓新生做好準備。銜接課程會評核新生說和寫英語的能力,有助老師按他們的英文程度劃分小組教授。開學初期,英文科老師先讓新生認識校園,學習運用簡單英語交談,令他們更快適應中學生活和運用英語。外籍老師亦會為中一學生設計英語拼音課程,打好英語根基,對於他們日後串字和認識生字,有莫大幫助。
此外,老師亦特別設計許多校本課程小冊子,以寫作小冊子為例,除了設有不同題目外,還會教導學生如何寫大綱、鋪排內容等,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提升英語寫作能力。老師亦會緊貼潮流,例如透過街頭表演的話題,引導學生用英語討論街頭表演的利弊,以生活化的事例切入。為了讓學生更好適應高中英文科課程,該校在中二和中三的英文科中,滲進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的題材,令學生早作準備。該校英文科老師曾擔任公開試改卷工作,了解考生答題經常出錯的地方,因此常與教學團隊分享經驗。老師為學生設計自我學習英文的小冊子,內有常用英文生字、常用詞句等,讓學生除了在上課時學習英語之外,在家亦能透過小冊子自學英語。外籍老師亦會協助中四至中六學生練習英語會話技巧,全方位提升學生英文能力,應付公開考試。
採用電子教學 提升教與學效能
學校透過電子教學鼓勵學生積極讀、寫、聽、說英語,例如讓他們配合題材拍攝片段,以英語表達並放上電子平台,同學會評價對方的作品,並在平台上進行英語寫作及演說,增加互動交流,從而提升學習英文的樂趣。教師亦能從中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作出相應調整。
同時,學校致力推動網上閱讀計劃,老師會讓學生每天在網上閱讀一篇文章,包括指定篇章及經典文學等,並會搜集不同類型的英語實體閱讀物料,例如:短故事、宣傳單張、廣告、時事題材的剪報等,學生閱讀後會用英語作內容撮要和讀後感,並回答由老師設計的閱讀理解題目,從中學習不同英語寫作方式和熟悉公開試閱讀卷的要求。
推行跨學科英語課程 鞏固知識
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雖然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但其他學科包括:科學、數學、地理、歷史等,均設有英語學習部份,於測考設有30-50%英語部份。學校亦推動跨學科英語課程(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讓英文科與其他學科配合,例如:學生在地理科學到有關火山的知識後,英文科老師會在英文課上帶領學生配合該題材以英語寫作,鞏固在其他學科學習的英語。
打造校園英語氛圍 活學活用
黃慧文校長笑言:「讓學生知道英文是世界語言,當學校所有人運用英語,打造英語氛圍,學生自然運用英文,Practice makes perfect。」學校經常舉辦讓全校師生一起參與的活動,製造豐富英文語境。除了英語周,逢星期四設為英語日,讓學生擔任英語大使,並安排同學以英語演講。當天全校師生會在小息、午膳時間、放學後的活動以英語溝通,令學生習慣運用英文。另外,在特別的節日和活動,例如:萬聖節、聖誕節、奧運等,學校會配合主題,教授當中的英語,並設計活動,讓全校師生以有關英語交流。學生從課程、日常閱讀、多元活動中,有趣和實用地學習英文,活學活用,讓英語成為常用語言,自然大大提升英語能力。